老路名新标识哈密市伊州区恢复“宗棠路”命名
中新网新疆新闻2月3日电(郑滕兴)近日,经法定程序,伊州区“自由路”恢复老地名“宗棠路”。1月30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伊州区住建局委派的施工人员正在将原自由路路牌标识更为宗棠路。
据《哈密地名志》《哈密县志》记载,1880年,宗棠路在哈密老城城内开始修筑,为纪念左宗棠而命名,东西走向,全长340米,宽9米,宗棠路路名使用达70年之久。1950年,哈密县城重新规划,宗棠路改名自由路,经多次改扩建,宗棠路现延伸至1200米。
2024年1月13日,哈密左宗棠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与传承规划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将左宗棠历史文化印记融入城市风貌,融入市民生活,打造高辨识度的左宗棠文化哈密品牌。1月20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哈密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打造在新疆占据重要地位,在全国具有强大感召力、影响力的左宗棠文化哈密品牌。”地名是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哈密市伊州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经由文史专家提议,区民政局于2023年11月底提出更名方案,征求社会各界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报区政府审批,区政府12月8日召开政府常务会审议,21日区政府批复并向市政府备案,12月25日向社会公告,并于1月30日启动更名换牌程序,将自由路恢复命名为宗棠路,位于自由路中段的跨河大桥也正式更名为宗棠路大桥。此次恢复宗棠路命名,是打造左宗棠家国文化哈密标识、增强其显示度、可感度的一项具体举措。
哈密市伊州区民政局政权区划科科长司福业说:“恢复宗棠路老地名,不只是把老地名记起来、叫起来,还要通过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左公文化、左公精神。立足有形有感有效,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