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本“中国好书”
1.陈先达《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一部哲学上的“老人与海”。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回应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新问题与新现象。
本书以学术随笔的形式,结合作者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哲学思考,从世界、历史、社会、文化、智慧和人生等方面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回应了当前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新议题新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书依托中国照片档案馆独家收藏的珍贵照片,以独特视角深情讲述了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道路,展示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责任与担当、气质与情怀,揭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
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在古人的眼中,都充满诗情画意。它们可入药,可食用,可寄情,可言志,慢慢品味,会有生动的东西体现出来。本书作者博采东西文化,爬梳经史子集,融合博物学、诗学、神话传说和社会学,探寻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蕴,挖掘先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特点,借自然风物抒发内心之感,建构了一个耐人寻味、意趣盎然的草木天地。全书以物说文,以实涉虚,图文并茂,透露着博物学式的审美情趣和雅致清丽的古典韵味。
本书由67篇扶贫故事组成,按照时间顺序,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担任总书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驰而不息地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彩瞬间,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本书结集了韩启德院士近年来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本质与初心等观点。
地图是国际公认的三大通用语言之一(其他两种是音乐和绘画)。读懂地图,如同多掌握了一门语言,多了一种改变世界的工具。随着人们出行越来越频繁,各种形式的地图,尤其是地图软件越来越变得不可或缺。不了解地图的历史,就难以认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宏大的历史叙事,被浓缩于一幅幅照片所定格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动人表情,或是一个经典场景,或是一个生活细节,使得人们在领略浩荡奔腾的历史大潮的同时,也可以看清其中的一朵朵微小浪花。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贵影像,讲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8. 顾方舟《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糖丸爷爷”顾方舟,您的糖丸,是我小时候最甜的记忆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中心采写的病毒和免疫学家顾方舟九十年人生道路的自述。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亲眼目睹国人受日军欺凌。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他在北大医学院进步师生的影响下,为国人落后的卫生环境所触动,毅然投身公共卫生事业,并加入地下党。作为第一批赴苏留学生,他新婚燕尔即赴苏联,四年未归。后被派赴苏联考察脊髓灰质炎死疫苗的情况,依据国情推荐活疫苗的技术路线。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自己的脊灰活疫苗,制定了相应的免疫策略和方案,使我国在2000年最终实现了无脊灰状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自己功勋卓着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9. 江弱水《诗的八堂课》: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佳作,被学界称为“上乘的谈艺之作”2017年度中国好书
八堂课如何展现诗歌的魅力?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娓娓道来;古典文论如何鉴赏现代诗歌?《论语》《诗品》《文心雕龙》《稼轩词说》《管锥编》,循着先辈的足迹一一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