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陈永贵同志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奋斗阶段,他带领大寨的百姓集中力量深耕细作,将农业集体化推向一个小高潮,最大限度提振了生产力,有力的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其二是总理生涯,他在1975年经由毛主席提名,以农民代表的身份进入国务院工作,主要负责协管农业诸事宜。任期内,他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将自身积累的成功经验无偿传授给基层劳动人民,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吃饭问题。但可惜的是,此时农业集体化制度已经严重与社会脱节,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陈永贵的辛劳奔波注定是在做无用功。

  1976年,动荡结束,党中央开始纠正错误的思想,同时重新梳理国家发展脉络,准备施行全方位改革,盘活已经几近僵化的经济体制。而陈永贵还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他偏执的认为只有计划经济与集体化才是最适合新中国的发展路径,改革是万万行不通的。1977年,邓公即将复出,陈得知此事后极力表示反对,因为他担心邓公将来会走“另外一条路”,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邓公复出是大势所趋,陈根本无法阻止,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力求管好自己农业的“一亩三分地”,保证人民公社制度不动摇。时间来到1978年,在邓公和华国锋同志的联合推动下,“包产到户”政策被确立下来,农业集体化开始走向瓦解。这让陈永贵始料未及,他直接找到邓公,问农业集体化还搞不搞,老一辈的革命路线还要不要坚持?

  邓公告诉他,凡事要实事求是,否则会陷入到形而上的陷阱中,继而影响未来发展。陈永贵不明白邓公的意思,又去找华国锋要说法。华一开始还和他耐心解释改革的缘由,希望他能理解,但他根本理解不了党中央的良苦用心。这让华国锋感到很无奈,索性不再理会他。

  陈永贵由此步入到人生最后一个阶段:落幕,他感觉到自己在逐渐与时代脱节,整个人有些无所适从,他曾多次在政治局会议上反映最近的改革措施出台的太快、太多了,自己有些接受不了。当然,发展是要讲求时机的,党中央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中国不能再错过任何一个风口期,否则将会再度落后于世界。

  时间来到1980年,陆续有群众写信向党中央举报陈永贵在过去犯有严重错误,党中央在经过调查之后,证实了群众所言,陈确实在行政上有偏颇之处。政治局专门就此事开会讨论过,陈云同志提议免去陈永贵的职务,安排他提前退休,其他同志对此没有异议,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在当年9月,经由全国人大通过,他被免职。不久之后,他搬出了中南海,转往北京郊区某处民房居住。1983年,闲不住的他主动请缨到某农场工作,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再为国家做最后一份贡献。1986年,他因病离世,时年72岁。

  在为他举办葬礼的时候,党中央的同志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认为他是“守旧派”,且犯过严重错误,应该降格举办葬礼,以厅级干部的标准安排后事;但也有人觉得他毕竟当过国务院的高干,客观上也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应该风光大葬。邓公支持后者的意见,他对陈永贵还是比较欣赏和关切的,因此拍板决定按照副总理的规格下葬陈,同时授意党政官媒发表文章缅怀这位老同志。

  值得一提的是,陈永贵的子女们自始至终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全靠自己打拼博取未来,其长子曾在县政府工作,官至正科级干部;次子在事业单位当办事员;三儿子比较有头脑,趁着改革下海经商,大获成功,一跃成为商界巨头,后来移居国外;小女儿在公安局任职,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

  陈永贵的一生有辉煌,也有争议,在农业集体化的时代,他是一位先驱者,是最美奋斗者,曾广受赞誉。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他逐渐“落伍”,与社会主义脱节,在此期间,他因为盲目遵循过去而犯下了一些错误,最终也因此被迫离开政坛。1986年,随着他的去世,围绕着他的是是非非也就此落下尘埃,后人会给他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