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空间修改器可以这样解读吗?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与昌平区流村镇共同打造的诉源治理工作站揭牌成立,这是该院在辖区内设立的第一个诉源治理工作站。揭牌当天,20余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案就地开庭、就地宣判,实现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今年以来,昌平法院主动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大局,推行“抓三端筑三防”诉源治理模式,聚焦前端治“未病”,聚焦中端治“欲病”,聚焦末端治“已病”,使纠纷防于未发、诉讼防于未成、案件防于未衍,“无讼”“止讼”“息讼”三道防线一体推进,促进基层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我就是在这儿搬石头,被木柴戳到了眼睛。”在流村镇老峪沟村,村民白先生指着张女士家附近的石堆说道。
凉风习习,山里秋意渐浓,昌平法院南口法庭新一任山区巡回法官谢宝石驱车上山巡回办案,对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进行现场勘验。
“老峪沟地区民风淳朴,但是农村建房、分家析产等纠纷仍不可避免,且多发生在乡里乡亲甚至家庭成员之间,作为这一片儿的‘包村法官’,我一般都会上山审理,顺便给乡亲们普普法。”谢宝石介绍道。
“回龙观法庭为社区妥善化解了纠纷,既解决了问题,还解开了心结,太感谢了。”市人大代表,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伊然说道。
龙泽苑社区居住人口近万人,是“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示范小区。小区里有一条环形彩色健身步道深受居民喜爱,大家不用出小区,就可以在自家门口遛弯、跑步。然而这条让隔壁社区羡慕不已的步道,在一开始建设时却遭到了不少阻碍。
有了法律的加持,居委会严格履行公告和业主决议程序,居民的沟通解释工作也顺畅了。最终,健身步道顺利完工,一起可能引发涉众的纠纷通过“诉源治理”得以“无讼”化解。
对于业已形成的纠纷,昌平法院聚焦中端治“欲病”,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制度为牵引、以“多元调解+速裁”为抓手、以类型化案件为突破,形成“止讼”第二道防线。
诉源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也包括诉内源头治理。昌平法院聚焦末端治“已病”,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司法裁判引领作用,“全流程”把控形成“息讼”第三道防线,使案件防于未衍。对批量案件触发“诉源治理预警联动机制”,树立全院“一件案”理念,加强立审执等各环节的沟通配合,实现关联案件多部门联动发力。
据了解,今后,昌平法院将继续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为着力点,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上有新作为,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上有新成效,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探索诉源治理新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尹海萍牟文洁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