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入院34天等来救命心脏5岁半女童换心重获“心”生
这是一场重获“心”生之旅。从出生3个月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到去年开始频发急性心衰,这个来自江苏的小姑娘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幸运的是,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诺诺住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仅34天,就等来了救命心脏:一个和她同龄的5岁孩子捐献的心。随着供心强健、有序地在体内搏动,诺诺重获“心”生。
11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无菌病房见到了诺诺,妈妈正在给她换衣服,护士阿姨还细心地给她戴上了无菌手套和帽子。得知今天又可以出病房玩一会,还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画画、吃蛋糕,她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当天,今年在武大中南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来自吉林12岁的杨杨、南京10岁的晨晨和广西8岁的佩佩专程回到医院,为诺诺妹妹康复加油。“看到他们恢复得这么好,我对女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妈妈鲍女士向记者透露,诺诺的心脏移植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就能进食,不日就能出院。
2018年8月,出生3个月的诺诺因感冒到当地儿童医院去看诊,拍片检查时被发现心脏增大。经过全面检查后,诺诺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这种心肌病变随着年龄增大,心脏功能会越来越差、药物治疗只能缓解部分症状,最终需要心脏移植才能救命。在诺诺4岁前,通过药物治疗,心功能情况控制良好。“我家诺诺从1岁会自己吃东西开始,就自己吃药,非常乖。”说起女儿,鲍女士的言语间满是心疼。
去年过年,诺诺病情突然恶化:坐着不动也会不停地喘粗气,一喝水腿就肿。检查发现是急性心衰,在ICU住了10多天后,病情才控制住。仅去年一年,诺诺就住了6次院,今年又住了4次院。她的心脏状况每况愈下。
“最好早点做心脏移植。”面对当地儿童医院的建议,鲍女士万般犹豫:做移植,不知道供心要等待多久,而且孩子还这么小,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闯过移植关;不做移植,用药已经控制不住病情,心衰随时可能会要命。
四处打听后,9月23日鲍女士带着诺诺从江苏来汉,住进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此时的她仍抱着一丝侥幸:希望武汉的专家能够用药延续心功能,坚持到孩子大一点再接受移植。在完善一系列评估检查后,心血管中心专家团队判断诺诺的心脏功能已经处于终末期,需要尽快接受心脏移植手术。诺诺仅有5岁半,适宜的心脏供体在全国范围极其有限,而且体重只有18斤,合适的供体更是难上加难,只能耐心等待。
幸运的是,在煎熬中等待了34天就迎来好消息:中国人体器官网上分配系统显示有年龄、血型等各项条件都相匹配的供体出现,捐献心脏的也是一个5岁的孩子。随着接受供体确认键的按下,一场生命的接力随之展开。
10月27日上午,武大中南医院派出的器官获取团队在外省成功获取心脏供体后,立刻争分夺秒赶赴高铁站,搭乘最近的一班高铁返汉,尽可能缩短心脏缺血时间。与此同时,在心外科手术室,刘金平教授带领的移植团队也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供体到医院后即可植入。
上午11时,诺诺被送进手术室。伴随着一针一线行云流水般的手术操作,诺诺生命重燃的希望也在一步一步靠近。5小时后,捐赠者的心脏与诺诺衰竭的心脏在胸腔中成功实现替换,有力的心跳声传来,诺诺迎来新生。看到女儿顺利出了手术室,夫妻俩一直悬着的心稍稍回落了一些。术后,诺诺被转入移植监护病房。
让妈妈鲍女士欣喜的是,第二天一早就接到医生电话,“中午可以给孩子送饭了!”租房、购买锅碗瓢盆……中午,夫妻俩将熬了1个小时的白粥送到监护病房,听护士反馈说女儿喝了大半碗粥,还吃了苹果时,鲍女士忍不住泪如雨下。“没有想做了这么大的手术,孩子这么快就能吃东西了!”回想起当时一幕,鲍女士再次红了眼眶。
在移植监护病房住了7天后,诺诺顺利转入到康复病房。11月13日,护士告诉妈妈可以带诺诺出病房转一转。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诺诺特别开心,她专门跑到护士站去摘了一朵花,送给了照顾自己的护士阿姨。鲍女士说,在等待移植的34天里,诺诺每天都要去护士站去摘一朵花。
“面色红润了不少,还长胖了2斤。”说起女儿的恢复,鲍女士面露喜色。她告诉记者,出院后他们打算在武汉住上一段时间,等孩子恢复得更好一点再启程回家。“诺诺长这么大,只去过一次动物园。她一直吵吵着想去海洋公园,计划着等她出院休养一段时间就满足这个愿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外科心衰及心肺移植亚专业负责人蔡杰介绍,扩心病发病原因不明,一部分跟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有些人通过正规的药物治疗能够维持很长时间,但也有部分人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导致心脏急剧扩大,诺诺就属于这一种。
“诺诺来的时候心脏已经扩大到占据整个胸腔。”蔡杰说,正常成年人的心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小朋友的心脏也和她的小拳头一样大,诺诺的心脏扩大到比成人的拳头还要大。这么大的心脏几乎没有收缩力,随时会因严重心衰发生猝死。做完心脏移植手术后,诺诺有望和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其实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心脏,难度比成人大得多。”蔡杰透露,在所有器官移植中,心脏移植是实施数目最少的实体器官移植。这是因为供体心脏本来就稀缺,儿童的更是稀缺中的稀缺,还受限于供体大小、年龄、胸腔比例、体重匹配等条件。“诺诺算是很幸运的,能等到跟她同龄的捐赠者,她能顺利接受移植并快速恢复得益于整个移植团队的配合。”
另一方面,儿童心脏移植手术难度极大,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他解释,孩子年龄越小,心脏血管、组织越薄弱,稍有不慎就会使幼小的心脏出血、组织损伤。植入一颗新的心脏,要实现与左心房壁、上腔、下腔、主动脉、肺动脉的逐一吻合。心房壁和心血管的厚度远不足1毫米的厚度,要将薄如蝉翼的两个组织“严丝合缝”地吻合,极为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不仅如此,手术中对麻醉、体外循环、监护、护理等都是一场生死考验。
近年来,全球每年仅500例左右的儿童心脏移植,我国近几年每年仅50例。据悉,202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立心脏移植中心,年移植数量已经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移植中心前十。其中,儿童心脏移植占了1/4。
蔡杰提醒,经过评估,如果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不足以延缓病情进展,已经到了终末期,就应该尽早考虑心脏移植,避免其他脏器功能出现不可逆的损伤。(长江日报记者刘璇通讯员张翼飞丁燕飞於鑫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