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不是师团的上级两个完全不同的“团”从属不同的编制体系
师团和军团都是军队里面的编制等级名称,而且都是等级比较高的大编制单位,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军团是师团的上级单位,
,这其实完全是一种误解。在现实中,师团和军团基本上不会出现在一个编制体系里,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编制体系里面没有关系的编制单位。
。其实,师团完全可以翻译成师,不过由于日文和中文过于接近,所以翻译的时候就保持了日文的原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按照西方军队的标准改组旧有的武士军队,将全国划分为6个镇守府,各自负责一片区域的防备,其实相当于军区,
。日本国力强大之后,军力也变得强大,想开始对外进行扩张,原有的镇守府体制缺乏机动性,所以将其改编为6个师团,变成了机动野战部队。
师团是旧日本陆军最大的固定编制单位,由于要担负独自作战的任务,所以其编制很大,下辖有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单位,而且含有大量的技术、支援、后勤兵种,所以
,往往根据战役任务设立,并辖有相应的师团或者独立旅团之类的作战单位,比如与李云龙血战8年的山西日军,就是第1军。
,比如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等等。除了小鬼子之外,其他国家很少有这种独特的陆军编制,更别提什么师团、旅团了。
,下辖若干大队。每个军团约5000人左右,规模相当于一个旅,地位则相当于现在的师或者合成旅。
中国军队最早采用军团编制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却败于吴佩孚指挥的奉军,张作霖痛定思痛,决定采纳杨宇霆、郭松龄的建议,
旅上设军,军上设军团。军团实际上是兵团或者集团军级的建制,郭松龄反奉时指挥的就是第三军团(军团长是花花公子张学良)。后期奉军败退回关外之后,又改回了军、师的编制。
第二次北伐时,国民党军队组建了分别以蒋介石、冯玉祥、阎西山、李宗仁为首的第1、2、3、4四个“超级集团军”(实际上是方面军级的战略单位),
军团还是兵团或者集团军级别的。北伐胜利后军队进行整编,以师作为最大的编制单位,这4个“超级集团军”和下辖的军团编制也被同时撤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一开始是以军或者师为最大作战单位,后来由于实力的迅速增长,开始将若干军编成军团,最着名的有红一、红三军团,
。虽然名义上是军团,但兵力偏小,主力军团不过一、二万人,其他军团甚至只有几千人。红军军团也是下辖若干军,属于兵团或者集团军级单位。长征后期,由于减员严重,军团编制也被撤销。
,后又将若干军编组为军团。抗战前期的国军军团单位,都是精锐的野战部队,但其兵力却属于小编制单位。
;汤的第20军团虽然属于中央军嫡系,下辖3个军,但也只有6万多人,后期加强了一个军,也才8万多人。抗战后期,国军的军团也被改编为集团军,军团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军团的名称虽然不用了,但军团级单位却仍然存在了很长时间,国军前期叫集团军、后期叫兵团,解放军前期没有军团级单位,后期也设立了21个兵团级单位,只不过存在时间很短。另外,现在解放军的集团军其实是军级单位。
他们也不是一个体系里的编制,师团的上级是军(非固定编成),而军团的下辖单位是军(属于固定编制单位,和师团的上级军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万事有例外,东北的棒子国由于受小鬼子统治时间过长,所以其军事管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其组建防御力量时,就采用了师团级编制,并在战时将若干师团编为军力,也算一朵奇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