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文明”是现代语境中的一个核心词。在汉语中较早见于《周易》。《易·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易·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地运行,日月寒暑,刚柔交错,此乃天文。天地有文,能彰为明。人为天地之秀,不仅能彰自身之明,也能彰天地之明。文是事物自身内在的本质属性(内在纹理),明是这种内在本质属性的外在彰明。天地之文的彰明是自为地彰明,人文则是自觉地彰明。人不仅能发明天地之文,也能发明人类自身之文。宇宙万物(包括人)内在的存在着真善美。人类把这种真善美发明出来,使天地完美,人类和谐,这就是文明。人类以真善美化掉野蛮粗俗的东西,这就是文化。《周易》是中国古代先民彰明天文、彰明人文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迈向文明的标志。研究易学者往往拘泥于象数义理而不能发其大端,忽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王万顺先生的《易学与中华文明》把易学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时空之维中,去探讨《周易》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不仅视野开阔,也弥补了近年来易学研究中的一些遗憾。

  文明或者文化的构成是有层次的。文明或文化的表层是器物文明或器物文化,中层是制度文明或制度文化,深层则是精神文明或精神文化。普通百姓往往注重于器物层面或制度层面,而对精神层面不甚深究;学者往往注重精神层面或制度层面,而忽视其器物文明。王先生的着作则在巨大叙事空间中考察了《周易》在中华文明中器物、制度、精神层面中的地位和价值。如在精神文明层面,他着重分析了《周易》中的哲学、伦理、美学、心理、宗教思想和价值;在制度层面,他着重分析了《周易》与决策学、领导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以及古代科举制度的关系;更具有特色的是,作为极深研几的王先生在书中没有忽视分析《周易》对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周易》本身的形成就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智慧的凝结,剔除其神秘,《周易》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制器尚象”是《易》四大功能之一。研易者往往注重其辞、其变、其占,对“制器尚象”论及略少。王先生在其书第六章“易学与生产生活”中,不惜笔墨,以《系辞下》中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为论据,论证了《周易》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的关系,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武术、气功、养生、节气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在书中还挖掘出《周易》所内蕴的当代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古人治学,广征博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但这还不足以解释此句话的内涵,此句话还潜在着一种创新的诉求。文章虽然论据充分,但要有创新之见。王先生年近古稀,潜心研易,不故步自封,所以《易学与中华文明》无材料堆砌之感,有新意迭出之喜。如最具有创建的是书末的附录“易学与中华文明一览表”,揭示了易学发展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共时态性和相互生成性。易学好像一位圣者,走在中华文明的大道上,从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走向中国当代,走向未来。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不是静态的过去,而是动态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是无数人文智慧的凝结。一粟虽小,若在沧海,则自有推波助澜之力。《易学与中华文明》莫不是文明沧海之一粟乎?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