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国共双方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然而,在这场惨烈的对抗之中,曾经雄赳赳气昂昂的国民党被快速打垮,号称800万雄师的国民党军队却打不过100多万的共产党军队。

  在这些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人员中,李仙洲无疑是最为显眼的那一批人,当年他和日军血战到最后一刻,打出了中国军人的硬气。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却是刚上场就进了功德林,进了功德林以后很快接受改造,成为了新中国的好同志。

  李仙洲,出生于1894年的山东长清县马头村,作为后来的风云人物,他早年曾考入济南镇守使马良办的武术传习所,在那里学了一身的本领。

  在入学仪式上,李仙洲听了孙先生的演讲,了解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中国未来的道路。之后他又听取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讲话,根据他的回忆,周恩来的讲话通俗易懂,但却富含哲理,早些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说,在读黄埔军校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军事知识,而且还有了极高的思想提升。不过这一过程中他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因为他同时接受了共产主义、三民主义,都颇为认可。

  不过,如果要说思想上的偏向的话,李仙洲可能更倾向于三民主义,因为他始终记得孙先生冒着风险扶病北上,众人都在劝说孙先生不要去冒险,但孙先生在大会上说:“明知凶多吉少,为什么还要去呢?因为我们是革命的,为了革命什么也不怕!”

  这句掷地有声的发言,深深的震撼了李仙洲,他立志要跟随孙先生的步伐,为国民党奋斗终身。很快,他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教导第一团的二排排长。

  1925年2月,他跟随部队东征讨伐陈炯明,在当年战斗中,打得十分出彩,颇有热血军人的风范。6月6日,李仙洲又跟随东征军回师平乱,在与敌人的激战过程里,消灭了对方2万多人,李仙洲也因作战有功,被提为七连连长。

  9月,李仙洲跟随部队第2次东征,在春节的时候,他曾向何应钦请假回家。然而,回家路上,他却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节日喜庆,却目睹了军阀张宗昌对山东的蹂躏,到处都是战乱,哪里都是灾害,故乡更是一片破败。

  李仙洲第一次产生了对乱世的厌恶,他迫切的希望能够结束战乱,统一天下。在回到部队后,李仙洲再一次被提拔为第1营少校营长,于1926年7月,跟随部队讨伐吴佩孚。

  在此期间,北伐军一度打得十分顺利,快速消灭了吴佩孚主力。但在之后对付孙传芳的时候,李仙洲所在的第2师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师长王柏年还差点被俘虏,而他的团长孙元良更是早早展现出了逃跑天赋......

  但李仙洲还是保留了身为一名军人的血气,在得到李宗仁第七军的支援后继续作战,最终打败了孙传芳主力,再一次立下大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仙洲在1927年被编入到了以何应钦、白崇禧为领导的东路军中,随后爆发了412政变,李仙洲并没有选择支持共产党。

  1928年,蒋介石继续北伐,此时李仙洲被提拔为第一教导团团长,在击溃了张宗昌后,李仙洲成为了蒋介石总司令部以及第一军团总部的警卫,从这一刻开始,李仙洲成为了蒋介石的亲信。

  不过,李仙洲在当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可以不在乎共产党,但却绝不能容忍百姓被蹂躏和屠杀。在北伐军进入山东时,日本人为了挽救张宗昌等军阀,居然直接派军队介入中国内政,甚至朝着中国军队开火。

  眼看着士兵遭到日军镇压,百姓被疯狂蹂躏,李仙洲当即下令要和日军血战。但蒋介石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行为,他认为:北伐是当前第一要务,此时绝对不能够与日军发生冲突......

  因为有蒋介石的避战要求,导致仅5月3日一天,日军就屠杀的中国军民1000多人,但总指挥刘峙却不管不顾,居然要求李仙洲等人立刻退出济南。

  此事深深的刺激了李仙洲,他愤怒的说道:“我们身为军人,当为国而死,亲眼看着大好河山被日军侵占,老百姓被敌人任意侮辱和杀戮,我们问心有愧啊!我请求率领全体官兵与敌人血战到底。”

  但刘峙却表示:“倘若留下来抵抗,引起国际争端,贻误战机,影响北伐,你我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吗?”这番话实在诛心,李仙洲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他也曾想起家乡遭遇的惨状,但军人服从命令乃是天职,他只能忍受。

  但由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使得这种现象并没有结束。在之后的济南惨案中,中国军人30万之众,面对3万日军,却不得不选择退出济南。在撤离的那天早上,李仙洲和全体官兵悲愤的痛哭到失声......

  然而比较讽刺的是,李仙洲率部撤退以后,居然很快被提拔为第一旅副旅长。而且,由于李仙洲部队军纪相较于其他人更出彩,因此在1929年,蒋介石撤换了玩忽职守的人,让李仙洲调任第九旅第十三团团长。

  之后在1930年,李仙洲参加了中原大战,期间表现也比较出彩,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李仙洲不得不开始面对曾经的同学和老师。

  1932年7月,李仙洲奉命参加对鄂豫皖苏区展开第四次围剿,此时的他已经被提拔为第九旅旅长,期间曾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交战,之后又进攻鄂豫皖苏区政治经济中心。

  刚开始的时候,李仙洲遭到了红军的猛烈进攻,部队损失较大。但后来红四方面军因为策略失误,开始被迫转移。而李仙洲则借此机会拼命追击红军,之后又对鄂豫皖边区的红军进行清剿,对红四方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1933年,李仙洲又被被拉去江西围剿红军,期间他被提拔为第二十一师副师长。也正是在这一期间,他和其他部队围攻方志敏的红十军部队。

  红十军先后和李仙洲大战百来回合,李仙洲终究不是红军的对手,他的部队损失达1200人。然而,当时红军又受王明错误路线的引导,结果又被国民党抓住了破绽,由原先的战略优势变成了战略劣势,部队损失惨重。

  1936年,蒋介石召唤李仙洲商讨剿灭共产党的具体细则,但此时李仙洲心态早已转变,他厌恶国共内战,想要打击日寇,捍卫国土。

  在那一刻,他仿佛想起了曾经山东的悲剧,想起了他和战士们的呐喊和不甘。但蒋介石却用一句话打发了他:“敌人就在你面前,他们(红军)只剩下两三万人,没吃没穿,饥寒交迫已经陷入绝境…要不了多久即可全部消灭。”

  李仙洲迫切想要杀贼,但也不能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于是只能继续对抗共产党。不过抗战终究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于是西安事变爆发了,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终于能够抵御外侮,李仙洲在内心激动到无以复加,此时的他已经是第二十一师师长,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1937年8月,他率领部队浩浩荡荡的前往华北抗日。

  期间,李仙洲遭遇了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以及第十一混成旅团,李仙洲手下第二营在阳台子附近阻击敌人,在激战中营长阵亡,各连伤亡殆尽。

  李仙洲调集一二四团增援,当夜与敌人血战两小时,击毙敌人少佐和大中少尉各一名。之后,李仙洲又命令部下趁夜偷袭敌人,夺回了八十九师丢弃的阵地。

  日军恼羞成怒,调集重炮山炮30余门,铁甲车两辆,向居庸全线多枚炮弹的轰击下,李仙洲的阵地几乎全部被炸毁,但士兵们依旧浴血奋战。之后敌人千余步兵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一二三团的一、三、九三个连的官兵全部殉国。

  之后,敌人又调集10余架飞机和30多门大炮,再一次对国民党阵地进行轰击。一二二团在阵地几乎被完全摧毁的情况下,依旧血战不退,营连排长以下伤亡殆尽。

  虽然战士们一个个热血悍勇,但李仙洲的部队还是逐渐陷入到绝境中,在经过7天7夜的鏖战后,李仙洲所部伤亡2085人。

  10月上旬,李仙洲进行短暂的整顿后,参加了更为惨烈的忻口会战。面对日军5万多人的进攻,国民党调集的10万兵力进行反击,而李仙洲率部也参与了血战。

  在南怀村战斗中,李仙洲带着士兵反复与敌人进行拉扯,他本人更是亲临前线,身边的卫兵一个牺牲,一个受伤,但李仙洲依旧率部先登。在李仙洲的鼓舞下,战士们一个个热血沸腾,终于打败了日军,夺回了南怀花阵地。

  不过,李仙洲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部队伤亡过大,由原先的10500多人锐减到5000多人。他本人也被一颗子弹打中,从心脏一侧穿过。根据资料文献记载,李仙洲差一点丧命,还是靠运气捡回一条命。

  不过,南怀花战斗也是忻口会战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李仙洲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凶悍。战役结束后,1938年,蒋介石整编第九十二军,由李仙洲担任军长,之后带领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在鲁南苏北一带抗击敌人。

  然而,李仙洲刚刚从日军的血战中恢复过来,又把目光放在了共产党身上。1939年秋,李仙洲得知蒋介石的新政策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后,一直贯彻着这一政策,做出了很多让共产党人痛恨的事情。

  例如1941年,李仙洲遭到1万多名敌伪军的扫荡,部队连连失守。新四军部队看着国民党受挫,于是赶忙派部队配合李仙洲反扫荡,极大缓和了对方压力。但李仙洲在收复领土之后,转头就向新四军进攻,连续夺取了多个城池,使新四军蒙受了重大损失。

  此外,李仙洲在进入山东初期,山东和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曾主动向其联络,而且还表示了欢迎慰问,努力的为其解决向导、给养还有情报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李仙洲却指责共产党不怀好意,于是采取集团战术对付八路军,分散战术对付日军的策略,在当年的反共浪潮,深深的伤害了我党的感情,捕杀了很多抗日军政人员。很明显,李仙洲的这些错误举动自然不得民心,他不仅遭到了老百姓的排斥,也遭到了新四军的痛击。

  毫无疑问,李仙洲打日本人是把好手,但打新四军还差了两个蒋介石,最终部队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曹班亭步大部分被消灭,一四二师也遭到惨重失败,只剩下800人逃了出来......

  在经受这一打击后,李仙洲又将精力转移到与日军对战上,1944年,李仙洲担任南路兵团指挥官,参与了豫中会战。然而此战国民党40万大军在不到40天时间里,损兵20万,失城38座。

  这一次,李仙洲的信心被动摇了,他战后总结说:国民党战斗意志消沉,军纪败坏,民众痛恨,战区百姓不帮助军队,反而报复军纪不良部队。总而言之,国民党的问题是“军政不和,将帅不和,军民不和,官兵不和。”

  在抗战结束后,李仙洲担任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蒋介石发动了鲁南会战,本来是想要消灭华东解放军主力。但万万没有想到,解放军放弃了根据地,悄悄北上,直接抓住李仙洲,不顾一切要将其消灭。

  面对解放军的猛扑,王耀武电告李仙洲,要他带着部队赶紧收缩,不要被各个击破。但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却不以为然,要求李仙洲继续出战。

  结果,李仙洲在莱芜城遭到了解放军的猛攻,他根本无法对抗解放军,而王耀也无力救援,各个部队配合极差,李仙洲很快就被俘虏了。

  回看李仙洲的人生,他曾经也有着热血与理想。但是,他投错了队伍,这个队伍注定会拉他下水,不仅牵制住他的战斗力,也让他在解放战争的开端就一败涂地。

  不过有意思的是,李仙洲在被俘虏后,得到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亲自关照。资料记载,解放军尽力治好他的腿伤,妥善的料理他的生活,当时陈毅还曾对炊事员说过:“李仙洲是山东人,爱吃水饺。他愿意吃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在腿伤恢复后,李仙洲被安排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那里他一面学习,一面劳动。期间,他见证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老百姓对他们的支持程度,因此他重新开始捧起当时懵懂而又向往的共产主义,很快洗心革面做人。

  1960年,经过特赦,包括李仙洲在内的50名战犯被释放,而且他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特别接见。也正是在这被俘12年后的见面中,他向周总理坦诚了一段隐藏多年的秘密,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理解。

  原来,在1941年,李仙洲在安徽等地区创办学校,收容因为战乱而失学的山东子弟。当时学校缺乏各种物资,但在他的努力奔波下,还是建立了起来。这所学校被叫做私立成城中学,李仙洲亲自担任校长。

  之所以他要郑重的提出此事,不是因为他做了好事想要有所回报,而是因为这所学校培养了很多的国民党成员,他担心因为此事再次受到波及,所以才向周总理坦诚布公。

  听完这段往事后,周总理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这是一件大功劳啊,李将军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看着周总理的表情,李仙洲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担子,他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认知,国民党之所以不如共产党,不仅是输在了和百姓的关系以及战斗意志上,更是输在了心胸与气度方面,这样的党和国家怎能不无往而不胜?

  后来,李仙洲彻底融入了新中国,1962年他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8年他又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他又担任了省政协常务委员。

  在晚年,李仙洲一门心思投入到祖国统一大业中,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少贡献。而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官,终究还是成为了新中国的拥戴者,直到95岁去世时,他依旧对新中国的未来充满向往......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