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800万年轻人应该躺平还是继续卷?
夫妻工作稳定,家庭年收入40万,唯一的烦恼是儿子民办二本毕业后,称心的工作很难找,加上前两年爷爷奶奶有一笔800万的拆迁款,指明是给孙子的,更是三心二意,工作不好好找,找到也不好好做,说是不想再卷,不想结婚不谈恋爱,好在消费欲望也很低,感觉未来就指望这800万了。
800万这个数目看似多,但未必能让你躲进保险箱里。想一想,我们现在人均收入是多少,30年前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1993年到现在,M2广义货币量从3.5万亿到现在的300万亿,800万占全体货币的比例,等于30年前9.3万的占比,按这个M2增速,你现在800万拿到30年后,不就相当于30年前的9.3万拿到今天吗?
当然,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中国改革开放这40多年毕竟是特殊阶段,M2增速未必能够持续,所以说到底这800万能不能够让你觉得安心,取决于未来中国经济走什么样的道路?
日本人的收入增长自1997创下历史新高后,就不增长了,人均GDP收入(美元计)更是停留在1993年的水平。
年轻人真的能做到不投资,不买房,不结婚,800万存款每个月花一万,再加上一份不那么辛苦的工作,不卷真幸福,躺平万万岁。
日本是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的位置上停滞的,停了三十年,仍然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再加上巨额外汇储备,这才是日本政府敢于疯狂地扩大政府债务规模,以维持经济基本盘不萎缩的原因。
长期大规模的通胀,2001年比索与美元的汇率是1:1,到2023年4月,汇率成了1美元兑163.80比索,黑市更是达到了1000比索。
摧毁了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中产阶段,导致大部分人沦为社会底层,贫富悬殊。文章开头的例子,800万人民币现在换112万美元,要按这个标准贬值,未来只能换0.68万美元
恶性通胀从本质上说就是国家对国民财富的“无差别洗劫”,当然,国家是一个概念,这笔财富实际上是通过某种形式转移到极少数持有实体资源的人的手中。
选择“躺平”的结果就是中产返贫,未来会非常的悲惨,既没有能力保住目前财富的购买力,也没有能力去参与这场财富转移的游戏,“卷”或有一线生机,但对普通人又非常难。
在经济上,拉美在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之前,没有进行大规模投资实现重工业化,储蓄率过低,依赖国外投资,一旦遇到全球经济危机,资本回流,就没有自救能力。这一点与东亚三国相反,我们都是在工业化之初就完成了重工业化,此后储蓄率、投资率一直高于全球水平。
民众的心态下,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时期,尝试各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慢慢找到止住通缩的节奏,控制住失业率,保持基本生产的稳定;
首相都成为政策无效的牺牲品,成为化解民众不满的缓冲地带,以至于30年换了16个首相,但由于政府主体机构大致保持稳定,政策没有“极右极左”的急变,所以没有引发大的社会动荡。
中国近些年浮现的极左思潮、对国有经济的盲目崇拜以及各种被压制的社会矛盾,确实也潜藏着“拉美化”危机的影子。
贫富差距反而刺激了年轻人创业的动力,又有相应的机制让整个社会各阶层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动,这种活力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加盟,又吸引了全球资本进入华尔街,给科技小企业发展的各阶段提供了资金。
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硅谷创业团队,而那时典型的科技巨头,IBM、柯达等,后面都衰落了。科技是一个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行业,国家保护的大企业,只能执行“追赶战略”的任务,无法完成创新战略的使命。
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继续“垂直一体化”,凭借暂时的制造优势退居高端市场,将中低端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中国韩国企业,在后者有了市场和利润,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后,日本企业最后连高端市场也保不住。
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阶段,向海外转移产能,在日元贬值期间,又纷纷把产能迁回国内,不想着内部升级而寄希望于货币波动,这是日企的全球化无法带来如同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低消费、低投资的“低欲望时代”,只有政府在拼命加杠杆,央行直接下场买了一半的债券和5%的股票,才勉强维护整个经济的活力。这跟美国八十年代后的那种百业俱兴、投资消费两旺的氛围,完全相反。
虽然日本的经济衰退从90年代初就开始了,但直到1995年,大部分日本人还沉浸在“日本世界第一”的美梦中,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很多日本人还是觉得这只是经济短周期性的下行,很多人纷纷出手“抄底”东京房产,从而终生背上巨额债务,此后30年,在失业的恐惧中,过着谨小慎微的“社畜生活”,这一点,在很多职场题材日剧中都有反映。
创新都对弱势群体不利:互联网让不擅长寻找信息的人处于更大的信息获取劣势;手机支付让不会用智能支付的人寸步难行;素质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利;很多金融创新对于没有金融常识的人,都会变成一个个骗局……
少数人的巨大成功建立在更多人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往往会加剧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美国社会今天的各种矛盾,左翼和右翼撕裂国家共识,都与这几十年的科技创新和全球化,有直接的关系。
从国家的角度,你可以说美国成功日本失败,但从个人幸福感的角度,很难说普通美国人比普通日本人更幸福。
大部分中下收入阶层都是利益相对(注意这两个字很重要)受损;而通缩,虽然所有人都会有损失,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下降更快,普通人购买力提升,实际上是大部分人相对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