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温特森究竟是什么原因?
黎锦熙出身湘潭黎氏,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黎锦熙父亲是晚清秀才,生有黎锦熙等兄弟八人,个个成材,全成了历史中有记载的名人,黎锦熙是大哥。
大哥黎锦熙是语言学家、文字学家,老二黎锦晖是音乐家,老三黎锦曜是地质学家,老四黎锦纾是老师,老五黎锦炯是桥梁专家,老六黎锦明是文学家,老七黎锦光是音乐家,老八黎锦扬是作家。
兄弟八人自小读书,好几个都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和毛泽东是校友。但要说关系最为密切,要属黎锦熙和毛泽东。两人是师生关系,黎锦熙仅比毛泽东大三岁,但却成了毛泽东的教员。
更巧合的是,几年后,毛泽东又成了老七黎锦光的教员。后来,兄弟几人多在新中国政府内任职,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13年,黎锦熙开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第四师范任历史和国文教员,毛泽东就成了他的学生。由于两人年纪相仿,所以很快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常在一起谈古论今,感情很好。
毛泽东毕业后,虽也当了几年教员,但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革命活动中。黎锦熙也有进步思想,不过主要工作还是当教员,并潜心研究语言和文字。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离开湖南,和家乡亲友暂别。战火纷飞,黎锦熙辗转各地当教员。1949年解放北平时,黎锦熙正在北师大文学院当院长。
毛泽东住进中南海后,接到一封来自北师大的信。毛泽东拆开一看,是他的老同学汤藻贞寄来的,汤藻贞正担任北师大代校长。
汤藻贞:“北师大有文学院院长黎锦熙、地理系主任黄过璋、数学系主任傅钟荪,还有齐白石先生,我就知道这些。”
毛泽东当即安排要出行,很快就乘车抵达和平门的北师大宿舍,而汤藻贞、黎锦熙、黄国璋等人已经从家中赶来迎接了。
友人久别重逢,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聊过去的回忆,聊这些年的经历。聊起现在的工作,毛泽东有意请黎锦熙出任教育部长,黎锦熙辞谢。
汤藻贞张罗着弄一桌湖南菜招待毛泽东,毛泽东赶忙说:“今天我请客。”说着,就叫来工作人员,从饭店叫了两桌酒席。
之后,毛泽东还曾多次邀请黎锦熙来中南海会谈。有一次,毛泽东特意嘱咐,让黎锦熙带上夫人共同赴宴,并准备了一桌湖南家乡特色菜,相当丰盛。
夏天的时候,毛泽东散步时见中南海的荷花开了,特意邀请黎锦熙带着夫人来中南海赏荷。黎锦熙爱好文学,自然喜爱赏花赏景,当天和毛泽东赏荷诵诗,高兴极了。
1949年8月,吴玉章写信给毛泽东,提议简化汉字。毛泽东看后很认同,不久指定吴玉章、黎锦熙、郭沫若、茅盾等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就和这个文字改革协会有很大关系。
毛泽东除了和大哥黎锦熙熟识,和老七黎锦光也很熟悉。1921年,黎锦光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补习班念书,毛泽东当时是补习班的班主任,教国文。
毛泽东当教员时候,是个严师,对学生们管教很严。班里有个学生叫唐生明,他哥哥是湖南省主席,仗着哥哥是高官,唐生明每天调皮捣蛋,总扰乱课堂秩序。
课堂上学生多,唐生明总悄悄吹口哨,老师总找不见是谁,学生们不敢得罪唐生明,也不敢说明。毛泽东上课时发现这种情况,几次找不到人,也打听不到消息,就单独找黎锦光询问。
毛泽东告诉黎锦光自己和黎锦熙的师生关系,鼓励黎锦光告诉自己是谁在课堂上吹口哨。讲了好半天道理,黎锦光说出了唐明生的名字。
之后,毛泽东在课堂上整治了唐生明,课堂秩序才好起来。黎锦光后来学了音乐,创作了非常多知名歌曲。
毛泽东还接见过老二黎锦晖,看过老刘黎锦明的小说作品。老五黎锦炯则任铁道部设计局局长,原本老四黎锦纾也要到中央工作的,但被查出患了胃癌,1954年就病逝了。
老八黎锦扬是美籍华人,抗战时候去了美国耶鲁大学读书。1976年,黎锦扬给大哥黎锦熙写信,说想回国看看。但当时周总理去世不久,毛主席身体也不大好,黎锦熙一直没有机会和毛主席说这件事。
黎氏八兄弟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中的特例,毛泽东关怀黎氏兄弟,也反映了领导人尊师重道,关怀人才,团结人才的用心。
毛泽东一生私交甚广,各方各界人士都受到了他的团结和关怀。也正是这样有向心力的领导人,才能凝结中国共产党,凝结各方爱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