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英雄红军铸就长征传奇,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光辉业绩,永远闪耀在长征史册上。它留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途中的阴谋,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为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奠定了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将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称为“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并列为长征八大着名战役。

  方城县独树镇东北约7公里处,有一道自伏牛山东麓向南延伸的土岗子,叫七里岗。1934年,着名的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为了铭记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丰功伟绩,1997年,方城县委、县政府在七里岗战斗遗址,建立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在讲解员白万通的引导下,记者一行来到纪念碑前。

  高高的纪念碑耸立在七里岗上,其主体表现形式为一把变形的刺刀,寓意“血战”。碑高25.34米,蕴含“红二十五军”番号和“1934年”时代背景。碑身正面镌刻着“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大字,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的;碑身背面“烈士精神不死”六个字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子华题写。碑座正面为鏖战独树镇碑记。

  “这个地方不仅是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地,还是方城县的烈士陵园。2013年,方城县以纪念碑为中心,规划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将散葬在方城县各地的革命烈士遗骸迁移到纪念碑左右两侧集中安葬。”白万通介绍,“安葬在这里的烈士共有400多位,其中红军105位。”

  正值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时,来烈士陵园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记者在来访人员登记表上看到,当天有南阳理工学院、方城县公安局、内乡县司法局等单位的数百名党员预约参观。他们神情凝重,在纪念碑前静默肃立、鞠躬致意。 “当年红二十五军参军的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牺牲的时候没有成家,也没有留下后代,所以大家看到,在这里安葬的许多是无名烈士。”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参观者无不动容。

  方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娜深情地说,当时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都就地安葬在了附近。在20世纪60年代修路的时候,当地村民提前迁葬红军墓,把红二十五军烈士遗骸清理了出来,很多群众眼含热泪。

  邓州市政协机关党支部书记吴应党聆听了红军鏖战独树镇的介绍,心灵受到震撼。他说:“红军将士崇高的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寻访党的革命历史遗迹,现场接受教育,感受更加直观。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建设好我们的家乡。”

  “除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外,陵园里还安葬了和平时期的英雄。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三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也安葬在这里。”方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

  2004年,独树镇战斗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方城县对陵园进行了规划,未来这里将建成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园,总拟占地19万平方米,含烈士陵园区、纪念馆区、战斗遗址保护区,将被打造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青少年德育基地”。

  站在七里岗上远望,一边是伏牛山余脉,另一边是桐柏山余脉。 “独树镇七里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要道、军事要地。”在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纪念碑前,方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靳云开向记者讲述了那场生死之战。他缓慢凝重的话语,将大家带回历史深处的峥嵘岁月,走进红二十五军殊死鏖战的昨天。

  靳云开讲述,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指示开始长征,蒋介石紧急调集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追击堵截。当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到达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附近,准备在此穿越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区。孤军远征10天、不足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突然遭到国民党步骑兵的猛烈攻击。当时雨雪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冲到队伍前面,大声疾呼:“同志们!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退!”红军从气势上震慑了敌人,稳住了战局。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团迅速赶到,扭转危局。入夜,红二十五军战士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与敌英勇战斗,于第二天胜利冲出敌人合围,进入伏牛山东麓。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以其惊险与独特、壮烈与辉煌,成为一曲激昂澎湃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这是红二十五军在战略转移途中一次极为险恶的战斗,死伤300多人。程子华追忆道:“独树镇战斗,我军在地形平坦、气候很坏的不利条件下,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敌军数万名步骑兵的猛烈合击,转危为安。这是红二十五军能否保存自己,能否完成转移任务的关键性一仗。”

  刘华清在独树镇战斗中英勇负伤。他在《艰苦转战 长征入陕》一文中写道:“独树遭遇战,是长征途中关系到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仗。战斗一开始,就险象环生,危机暗伏,使人产生如履薄冰的感觉。当时的情势之险恶、战斗之惊心动魄,直到今天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靳云开阐释:“鏖战独树镇是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例,之所以能够胜利突围,党的领导、正确的决策是胜利的保障;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特别是军首长敢于担当,不畏强敌,身先士卒,是这场战斗的关键;在危急时刻,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战斗胜利的必要条件。”

  红二十五军离开方城县后,几经转战,于1935年9月15日抵达陕西省延川县,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红二十五军的队伍里走出了很多将军,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就有97位之多。在独树镇这块红二十五军战斗过的红色热土上,有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被一代代传颂。

  朱国安,独树镇金银店村党支部原书记,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听爷爷讲过那场血战。他说,那年冬天下着雨雪,红军战士与敌人在村外不远处战斗,喊杀声很大,枪炮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晚上,大约有300名红军指战员来到金银店村大槐树下,老百姓看到战士们饥寒交迫,便端来粥送给他们。红军指导员在树下宣布,全体将士轻装突围,所有带不走的重物如马鞍等一律留给村民保管。当夜,红军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第二天国民党军队围搜金银店村,抓住村民吊在大槐树上拷打,逼交红军留下的物品。村民朱少文当时被打断了腿,但拒不说出红军物资的下落。

  独树镇退休教师李付均,多年来一直义务讲述红色故事,宣传长征精神。每当看到纪念碑上的碑文经过风吹日晒变得模糊,他就带着毛笔和漆,一笔一画描清楚。退伍军人杜海龙40多年来,搜集红色史料、革命文物2800件,创办“方城红色文化馆”,累计接待参观者数万名。

  “英雄红军铸就长征传奇,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的光辉业绩,永远闪耀在长征史册上。它留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独树镇党委书记吴景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方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独树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紧扣时代脉搏、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将红色基因融入从严治党、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不断孕育和锤炼出新的“红色精神”,推动全镇工作不断前进。目前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民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居环境面貌一新,综合指标位居全县前列。独树镇不仅是方城的北大门,也是方城红色传承的名片。按照规划,独树镇将集中力量建设红二十五军长征公园、建设中国最古老的楚长城遗址公园、升级改造G234国道,同时谋划好落实好民生、产业和基础建设等项目。

  吴景敏表示,独树镇党委、镇政府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铆足干劲,砥砺前行,不断奋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谱写富强、和谐、美丽独树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张明亮 姜明安 郝春城)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