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蛇年春节之际,人民日报社精心组织、扎实开展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许多青年记者奔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边防哨所,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报道,从小切口观察大时代,引发读者共鸣共情。

  刻板印象中“傻大黑粗”的钢铁厂区,如今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春节假期,我从江苏南京三山磯湿地公园出发,乘坐观光火车驶向景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梅山钢铁厂区。

  栽满香樟的沿途,布置着景观小品﹔乌桕籽熟了,吸引鸟群在草坪上觅食……环境為何这麼美?抬头看,秘密就藏在全程57公裡长的全封闭“空中走廊”裡。南京对高排放高污染钢铁行业啟动了超低排放改造,“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钢铁厂形象大為改观!

  还不止呢。在旅游线路上的网红打卡地——热轧智慧產线,钢铁工人在一线烟熏火燎的劳动场景不復存在,现在隻需坐进空调间,在数字孪生大屏前动动鼠标,热轧就能干得又快又好。

  生态化改造实现节能减排,数智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钢铁厂开门迎客的底气。在南京两钢四化企业中,这已成為常态。

  除了传统產业转型升级,新兴產业也活力满满。各种元器件乘坐无人搬运车,穿梭在產线中,机器人员工们协同配合,20分鐘就能生產一台机器人產品。这一幕用机器人生產机器人的场景,发生在江苏一家机器人企业。企业负责人说,產线和產品迈向高端化的背后,离不开“设备更新”政策支持。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这条產线上近一半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算算账,设备更新的费用约1400万元,共获“两新”政策补贴近800万元。今年,政策再加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工业园区、產业集群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设备更新”,不仅助力企业攀高,还扩大了市场需求。企业订单爆棚,预计今年销售额增长30%以上。

  放眼企业所在的南京市江寧区,工业机器人產业集群有30余家企业。利好政策下,生產端和市场端两头旺,2025年全区工业机器人產业集群生產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20%。

  春节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几家商场都排起了长队。6000元以下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补贴15%的新政策,吸引不少年轻人以旧换新,一位母亲现场给儿子买了平板电脑又配了新耳机……不少原本犹豫观望的群体,在新春也收获了满意的消费体验。

  除夕年夜饭,一道再普通不过的清炒杏鲍菇,却是福建寧德磻溪镇赤溪村鐘丽眉家以往少见的菜。“尝尝!茶园裡套种的菌菇棒,改良土壤不说,还有鲜嫩可口的菇可以吃!”鐘丽眉一筷子夹到记者碗中。在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这样的新鲜事可不少!

  翠绿色的茶园遍布山野,动听的畬歌縈绕山村,弥漫着年夜饭香的裊裊炊烟中,身着畬族“凤凰装”的村民不时在镜头中闪现……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日子真红火!

  看精神风貌,畬歌队、巾幗宣讲队、少年舞狮团成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名片”,“群眾的笑脸最美!”这是村干部对记者的直言﹔看生态,支柱產业茶园迈上“生态路”,品质好价格高,“咱家的茶叶最鲜甜!”刚上初中的鐘思煒有点自豪﹔看发展,直播带货、现代物流早已进村入户,“年味儿就要拍下来、传出去!”民宿经营者曾庆兰除夕正忙,春节客流的准备工作满满﹔看收获,“村裡货运不错”“茶叶品质在变好”“研学基地马上要动工”……年夜饭中,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更有过年的热闹感。

  除夕行走在赤溪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风格干练的畬族“铁娘子”鐘丽眉、好客爽朗的四川媳妇儿曾庆兰、认真严谨的农技员周秦福……“大伙儿笑容何来?”“不用问,每个小家的收获,就是整个村子的幸福!”磻溪镇副镇长张少林语气坚定。

  初一一大早,记者搭乘曾庆兰家刚买不到20天的汽车前往火车站。“去年年底以旧换新,国家补贴了两万多块钱呢!”透过后视镜,曾庆兰丈夫黄步和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车穿行在大山中,身后风景如画——大国如山,巍峨壮丽﹔小家似水,温柔细腻。山水相依,绘就了记者眼中最美的风景。

  春节前,我走进湖南常德汉剧后备人才定向委培班的冬训现场。趁着寒假,少年们加紧练习戏曲基本功。常德汉剧百年传承,如今有了新一代。

  “你看这些苗子,未来就是咱们汉剧的领军人物!”在场上指导时显得颇為严厉的“师父”们,在向我这个“外人”介绍的时候,话语裡却满是骄傲。探索汉剧人才培养新模式,湖南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传承中心联合常德市第七中学、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定向委培机制:不光免学费,毕业后还能直接进中心工作。不光是汉剧,常德丝弦等非遗曲艺,也正探索类似模式,有望彻底扭转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多年来,古老的常德汉剧,做的事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寻新”。没有剧院就找新舞台,没有新人就从娃娃开始培养,没有新剧目就从新时代中找“感觉”。

  说来也巧,春节返乡探访,行至江西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的石门自然村附近,导航提示前方拥堵。十年前我就曾路过石门,印象中是个寧静的小自然村,如今怎麼这麼热闹?原来在这裡,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產生了“化学反应”。非遗板龙灯,点亮了节日的夜晚﹔门扉窗櫺上,有石雕木雕砖雕点缀﹔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朱子家训》中的格言警句。村民们介绍,石门自然村留存大量的徽派建筑,也一直以诗书传家。独特的徽风徽韵,让小村有了浓浓的文化味。

  无论是湖南常德的非遗传承,还是江西婺源的文旅融合,文化构建起一代代人的生命底色,也為新业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和依托。

  跟时间赛跑,和家人聚少离多……如果不是跟着货车司机朱文超从河北高碑店到江苏南京送年货,我不知道大货车司机有这麼辛苦。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和幸福。

  超市、开水间、美食广场……江苏淮安刘老庄服务区,各类服务一应俱全。朱文超说,现在服务区的自助餐都很好,在河南等地的服务区,大货车司机吃自助餐还能享受八折优惠。

  除了自助餐,服务区还提供热水、车辆维修、加油充电等服务,基本满足大货车司机的需求。不少服务区还设有“司机之家”,提供住宿休憩、理发洗浴、洗衣烘干、餐饮娱乐等全天候多样性服务,让出门在外的货车司机也有“家一般的感觉”。

  朱文超告诉我,他接单平台所在的公司在一些城市也设立了可供司机休息的地方,可以免费住宿、洗澡洗衣,方便得很。

  為了让在路上的大货车司机更顺心、安心,中央和地方近年来推出了不少暖心举措。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了1900多个“司机之家”,大货车司机通过地图导航、“司机之家”小程序就能搜索使用。同时,服务区配备视频监控,强化安保巡查,让大货车司机休息时没有后顾之忧。

  一些地方提供的贴心服务让大货车司机点赞不已。朱文超说,在浙江、河南等地,要是大货车坏在高速路上,当地能免费拖车到服务区。

  証件电子化、电子証照跨区域互信互认……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不断便利从业经营办事办証,大货车司机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就能办好証。以道路运输証和从业资格証為例,以前是纸质版,一年一审,现在电子化了,年检时也不用跑办事大厅现场盖章。审车直接在网上完成,实现异地审车,完全不耽误在外跑车。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归集道路运输电子証照4972万张,証照电子化率达到93.8%,广大货车司机们办証更方便,在路上越来越顺畅、顺心。

  飞机冲破云层,舷窗外跃出一片雪白。舱门开啟,零下30摄氏度,朔风裹挟雪粒迎面扑来。时值“四九”,我来到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的黑龙江黑瞎子岛,探访北部战区某边防连“东方第一哨”。

  一连几天,我吃着战士的饭菜,住着战士的营房,跟着战士一起巡逻。一名老班长告诉我,早些年,没有这些平整的公路,巡逻路上到处都是雪窝子,深的地方能没过腰。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战风雪、斗严寒,圆满完成执勤任务。

  如今,情况大不同。无人机盘旋云端俯瞰边境线,新型摩托雪橇在雪原上画出银色轨跡,“猛士”巡逻车载着官兵穿越极寒,红外夜视、鹰眼系统一应俱全,微波通信车实时传回数据。我真切感受到,“智慧边防”让茫茫雪原化作指尖方寸,科技為戍守边关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巡逻归来,开饭时间到了,食堂裡酸菜白肉飘香,蒸包子热气腾腾,战士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住板房、啃冰碴饭,曾是第一代驻防老兵的共同回忆。如今,温暖的新一代营房裡,健身房器械锃亮,军需、油料、物资供应充足,喝净化水、用清洁电,家属来队拎包即住成為“标配”。

  营区的建设发展,见証着时代进步,但戍边官兵艰苦奋斗的本色却从未改变。风雪边关,人烟稀少,没人叫苦,没人喊冷。离开连队时,我看到新修的公路如银链蜿蜒,哨所屋顶的五星红旗愈发鲜艷。那群面庞被冻得通红的边防军人,用青春和热血,无声守护着家国安寧。

  我深刻感到,脚底沾满巡逻路的雪粒,更能读懂官兵睫毛上的冰霜﹔咽下炊事班做的姜汤,更能体会“温暖”二字在极寒之地的分量。作為记录者,唯有以敬畏之心贴近,用真诚笔触书写,方不负这风雪中的坚守。

  四川稻城县海子山,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所在地。平均海拔44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荒凉是它的主色调。在“数星星”的人眼中,这裡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1188个繆子探测器,7.8万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这些高精尖的探测设备分布在1.36平方公裡的区域内,仿佛一盘和宇宙对弈的巨大棋局,随时捕获着“天外来信”。

  作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建设没有任何成熟的标准可供借鉴,科研人员全程参与了“拉索”的生產、安装等环节,连给机器拧螺丝,也是他们亲手完成的。

  “拉索”的运行,还离不开一群坚守在世界屋脊上的运维人员。我採访的藏族小伙四郎达珠,负责“拉索”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的日常维护。冬季空气透明度高,是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观测的“黄金期”,也是达珠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主板烧坏了,要及时更换﹔碰到雨雪天气,随时查看设备情况﹔到了晚上,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报告一次天气……

  说起稻城,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壮美的高原风光。如今,“拉索”成為游客们新的打卡地,很多青年伴侣还会选择在观景台上拍摄婚纱照。

  而像达珠一样,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这裡从事着新职业:负责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维护的肖冬﹔紧盯电力设备运行情况的邓坤﹔大学期间就爱好天文学的滕明月,选择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高海拔天文科学中心工作,成為一名科普工作者。

  在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等数个“仰观宇宙”的大科学装置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更多“数星星”的人也将在此实现自己的梦想。

  “滑雪过大年,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个春节,在北京工作的张磊,带着全家五口人“驻扎”在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去年孩子接触这项运动后特别喜欢,今年已经开始尝试挑战中级道了。…

  2月8日,春节假期刚过,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的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裡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8点30分,大棚顶端的自动卷帘机即将开始作业。…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