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虽香饮酒应有度
自古以来,“苛政猛于虎”的古训便流传于世,人们对苛政的残暴与猛虎的凶悍早有认知,然而,酒瘾竟能如猛虎般肆虐,着实鲜有所闻。初听此说,或许有人觉得耸人听闻,然而,只要稍稍留意身边的现实状况,便会惊觉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尽管上级部门多次下达严格的禁令和发出警告,但仍然存在一部分人无法摆脱频繁参与酒局的困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损害党风和身体健康”这样简单的层面。更为严重的是,在酒精的持续侵蚀下,这些人的个人品格开始逐渐扭曲变形,他们的灵魂似乎被污染,变得不再清澈。他们的心灵、肝脏、肺部仿佛都被酒精染上了一层难以去除的黑色污渍,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官场文化中,酒局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交刚需”。对于新上任的官员来说,为了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会举办一场接风洗尘的酒宴;而当官员即将离任时,为了留下美好的印象,一场热闹非凡的告别酒会也成了惯例。在各种检查和验收的场合,被检查的一方希望通过酒桌上的热情招待,影响检查人员的判断,使其在汇报和报告中手下留情;而在审计和评比的关键时刻,相关人员也试图通过酒局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期获得更加有利的评价。
即便是农村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或是近年来鼓励生育的动员工作,这些看似艰巨的任务似乎也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来“助力”;在涉及多方利益协调的事务,如挖河、调地等,酒局同样扮演了重要的润滑剂角色。当上级领导莅临视察时,更是要以最高规格的酒宴来招待,以避免在礼节上有所疏漏。
而社会生活层面,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分班时能够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家长们常常需要通过酒局来寻求领导的关照;朋友之间想要加深彼此的情谊,举杯共饮也成了增进感情的常见方式。
总的来说,酒局的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难以一一列举。而且,酒局的档次如同火箭般节节攀升,日益提高。从普通的酒水到名贵的佳酿,从家常的菜肴到山珍海味,这样的奢华场面,对于那些坚持传统观念的人来说,确实难以适应。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绘了酒局上的众生相,它这样说道:“一请就到,一给就要,一喝就跳,搂搂抱抱。”由于各种各样的吃喝理由层出不穷,官员们往往感到疲于奔命。
以孩子的教育为例,现在独生子女变得越来越珍贵,他们的未来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愿意在孩子身上进行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意识变得越来越“自觉”。只要稍微具备一些条件,家长们都会积极地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名目的宴请和送礼却逐渐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除了那些能够利用手中权力进行签字报销的“公仆”以及那些财大气粗的大款之外,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农民们无奈地感慨:“吃喝一顿儿,几头猪白喂。”每次在掏钱的时候,都仿佛在咬着牙,忍痛割爱。
在某些场合,那些享受吃喝的个体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有美丽的女性服务员在旁斟酒,还要求必须配备卡拉OK等娱乐设施,甚至到了要求这些女性服务员陪酒、陪唱、陪跳的地步。他们奉行着一种荒谬的理念,那就是“有酒无妞不精神,有妞无酒俗了人”。在这样的酒局上,参与者们兴致勃勃,推杯换盏,大声喧哗,一路畅饮。他们喝得手舞足蹈,完全忘记了自我;喝得面红耳赤,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喝得失去了尊严,完全陷入了“忘我”的状态。在这样的时刻,他们的心中除了那些低俗的歌词,如“妹妹坐船头”等,就只剩下一些不堪入耳的念想,比如“想你想你想你”和“抱一抱呀么抱一抱”。真是让人感到悲哀,那些关心和爱护自己孩子的父母,尤其是那些有女儿的家长,如果将孩子托付给这样的人特别关照,怎能不感到忧虑和不安呢!
国家对于这股盛行的吃喝歪风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并且多次明确下达了“禁喝”的指令。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中央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据一些报道,部分城市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至少在这些地区,过去那种大张旗鼓的吃喝方式已经逐渐被送红包等更为隐蔽的手段所取代,这些不良风气正逐步被清除,仿佛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然而,在许多其他地方,这种吃喝之风依然盛行,其势头并未减弱。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手中握有一定权力,或者别人有求于他们的人,依然频繁地被邀请参加各种吃喝活动,机会多得数不胜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不良现象又演变出了新的形式,从过去被动接受吃请,发展到如今主动地“索请”。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们表现得极为投入和狂热,他们的热情和执着绝不亚于过去在革命年代造反时的“战斗”精神。即便是在吃喝过程中,他们因过度饮酒而心力交瘁,导致胃出血、高血压等健康问题,甚至需要输液、洗胃、进行手术治疗,他们也绝不退缩,坚持“不下火线”。这种对吃喝的执着和狂热,实在令人感到震惊,可以说是社会上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当我们回顾过去,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消费水平也不高。在那个时期,许多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整天忙于处理各种“公事”,在偶尔遇到嘴馋的时候,如果有人请客,他们就会吃点喝点来解解馋,这种情况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自己掏钱喝酒已经不再是负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公款吃喝、滥用职权吃喝的行为仍然乐此不疲。
这背后的原因,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嘴馋吗?我认为并非如此简单。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这股吃喝歪风中,确实存在一些滥吃滥喝的“下三烂”,他们毫无底线,肆意挥霍公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对于一般的请吃人和普通档次的酒店根本不屑一顾。他们为了减少应酬的疲劳,同时保持自己所谓的“身份”,甚至会故意推脱一些普通的酒局。然而,一旦遇到上档次的机会,比如在豪华酒店,有高档酒水和各种奢华服务,他们绝对不会错过。这究竟是因为嘴馋,还是因为对权力、虚荣、欲望等其他东西的“贪馋”,恐怕只有那些在酒局上乘兴唱歌、洗桑拿、欣赏脱衣舞的人心里最清楚,也只有他们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清人高其佩曾自绘小菊花一幅,并题诗其上:“溪中滋味意偏长,每爱秋英引豆觞。兴到指头涂抹际,墨香还道是花香。”
我改写后的诗为:“酒中滋味意偏长,每爱小妞引豆觞。兴到乱扭乱摸际,妞香还道是酒香。”这看似调侃的诗句,实则是对那些沉迷低俗酒局、道德沦丧之人的辛辣讽刺。
这股在社会上蔓延的吃喝风,不仅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公款被肆意挥霍在酒桌上,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发展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这样白白流失。这种行为不仅对经济造成了损失,同时也对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这种不良风气腐蚀着人们的心灵,让一些人陷入虚荣、贪婪的深渊无法自拔。
为了遏制这种不正之风,我们需要政府持续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以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更需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廉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唯有如此,才能让社会回归风清气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看到各级官员们在完成自己必要的工作任务之后,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抽出时间来,踏踏实实地陪伴家人度过这个传统佳节呢?让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洁净气息的时刻,让这个春节变得真正意义上的春意盎然、洁净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