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新时代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莫高窟人秉承莫高精神,坚守大漠、甘於奉献、勇於担当、开拓进取,敦煌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敦煌莫高窟是中外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薈萃的结晶。歷史上,莫高窟歷经辉煌,也遭受荒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以及几代莫高窟人薪火相续80年,让石窟、彩塑和壁画逐步得到保护和修復。新时代,敦煌研究院聚焦“建设世界文化遗產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在石窟保护、学术研究和弘扬传承等方面取得眾多成果。

  构建科学保护体系,更好保护歷史、传承文明。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歷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莫高窟留存着千年的文明,隻有保护好、修復好,才能维护歷史真实性、文化延续性。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面临多种病害的侵蚀。為留住敦煌的“风採神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壁画保护的技术和规范,採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石窟预警监测体系,研发了我国首座考古发掘现场移动实验室,建成了文化遗產领域唯一的全气候大型物理仿真模拟平台——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打造了全球首个基於风险理论的丝路遗產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开展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石窟文物安全防护,让莫高窟焕发恆久光彩。

  文化和科技融合,莫高窟不仅有了“数字生命”,而且实现了文物相关数据信息的永久保存。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壁画数字化试验。目前,已完成295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採集,186个洞窟的数据处理,5万余张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所有数据都按规范建立数据档案。敦煌研究院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敦煌壁画、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数字敦煌”使文物实现了敦煌文化艺术的全球共享。走进“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瞬间跨越千年﹔沿“飞天”专题线路游览,在增强现实技术场景中和九色鹿合影﹔打开手机小程序,可听莫高窟官方虚拟人讲述千年洞窟的歷史变迁……从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到“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经过多年努力,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採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海量数字化资源,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高地”建设目标,完善敦煌学学科体系,拓宽敦煌学研究领域。目前,敦煌研究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敦煌研究》发表论文4100多篇,成為国内外敦煌学界的重镇。新时代,敦煌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文保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向全球发布目前收录最全的敦煌遗书资料,推出“数字藏经洞”等平台并推进敦煌数字资源的全球共享……保持海纳百川的姿态,敦煌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以煌煌大观之态绽放新顏。

  敦煌文化属於中国,敦煌学属於世界。面向未来,敦煌研究院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同时,用好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并与各国学者一起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